3个多月烧制300余件迷你陶瓷,她的毕业作品包含“大千世界”

3个多月烧制300余件迷你陶瓷,她的毕业作品包含“大千世界”

林叶子,是她的真名不是昵称。当我第一次见到这名字时,便联想到羽泉的一首老歌——《叶子》。

果然,当这姑娘站在我面前时,那首歌里的形容,正好应了她眼下的心情——“在她透明的眼睛里面,有一片湖泊,那里沉浸着喜悦的伤感,和忧郁的快乐。”

22岁的林叶子,其实对未来生活充满未知,但现实告诉她,毕业照拍了,论文答辩也过了,在四川美术学院所经历的大学时光,即将在6月底画上句号。

她说,走出象牙塔后,她将马不停蹄地融入人生百态。所以,她花了3个多月时间,烧制出300余件迷你陶瓷作品,为她的大学时代做一次总结。

▲林叶子

首次进罗中立美术馆摆展

今年5月底至6月初,罗中立美术馆按例面向大众免费开放。几乎每年6月左右,四川美术学院都会向大众发出邀请,邀请大家见证毕业生们的毕业成果。今年,上千件毕业生作品在这里展出,涵盖国画、油画、雕塑等。

6月8日上午,作为参观者之一,我迫不及待进入展区。刚进门,便发现左边一处展台挤满了观众,往里一瞧,迷你版的陶瓷物件将展台布得满满当当。

这些作品不带重复,形态生动,贴近生活,例如仿真的万宝路香烟盒和红星二锅头酒瓶、灵动可爱的旺仔牛奶罐、缩小版的电脑桌和沙发床、炫酷经典的耐克鞋及女生们爱不释手的口红、腮红、眼影、指甲油等,可以说件件动人,令见者爱不释手。

细看该作品标签,作者正是林叶子。她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取名“千千”,寓意“大千世界”。

叶子告诉我,这些迷你版的生活物件,不仅记录着她的生活点滴,更是记录着人们的日常种种。或许,这便是大家一见欣喜的原因。

大学四年,叶子首次进入罗中立美术馆摆展,对她来说意义非凡,犹如她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。

“每一个从四川美术学院走出的艺术生,都会在这里,收获一份荣誉感和自信。”叶子说。

▲迷你陶瓷作品

保持制陶本真,正视不完美

能通过陶瓷这种艺术呈现方式,表达在大学时代的所学所闻,叶子很有感触,每件作品确实来之不易,若不沉下心来,很难完成其中的细枝末节。

叶子的毕业设计,总的来说,围绕陶瓷的具象形态展开。这种呈现方式既写实,也可突出作者想表达的风格。本届川美毕业生中,仅叶子一人,创作了这种以生活场景及生活物件为主的陶瓷系列作品。

“最初,我想将布料、灯、木条等材料综合,融入这次毕业设计中,是专业老师建议我,不如保持陶瓷的本真去做,或许能更纯粹的体现陶瓷文化的传统。”叶子说,制作的第一步是成形,所采用的是高白泥材料,根据制作的迷你物件的大小去准备泥片,并将其进行切割。其中,切割过程要尤为小心,泥片得处于适中的半干状态,泥片太软切割时会弯,太硬又会开裂。

接着,通过泥片拼接为作品造型。卷泥片,通常用于迷你枕头、沙发扶手等有曲线的柔软件上;方正泥片,则用于拼接桌子、书架、储物柜等有棱有角的迷你物上。

越小的物件越难做,制作期间出现意外和损耗是难免的,以至于她会根据自己的所学去查漏补缺。比如,她会将不小心捏变形的可乐罐,将错就错作以展示;比如将捏碎的半个鞋头去掉,就留一半就好,为观者留一丝想象。

面对毕业作品的不圆满,叶子认为,物品的残缺,体现的不正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吗?她不会忘记大学老师在专业课上的叮嘱:“艺术源于生活。”

▲进窑前的半成品

烧陶,不只是做瓶瓶罐罐

叶子的大四下学期生活,一半时间,是被制作毕业作品所占据。

除了成形和造型,彩绘也是考人耐性的一道工序。她分别运用了色粉和釉下彩上色,为了作品更精巧,她并非只用画笔绘色,还采用以针刺上色的手法去做。

关于最后的烧制定型环节,叶子几乎是在排队等窑与跟同学拼窑的节奏中度过的。通常来说,为节约空间,每次四五个同学烧一锅窑,从早8时烧至次日凌晨,每件陶瓷品需冷却后才能出窑。

所以,叶子体会很深,这300余件迷你陶瓷品来之不易,所有陶瓷品都源自于创作者的苦心之作。

“时常有人问我,为什么选择做陶瓷手工?不就是烧瓶瓶罐罐吗?”叶子说,虽然自己是艺术生并非艺术家,但每次听到有人这么说,她便想捍卫自己的艺术领域。

在她眼里,烧陶做陶并非是一件不带技术含量的手工活,她所理解的陶瓷,其实是一种材料,这种材料,需要人们用智慧的双手,去赋予艺术作品新的生命。或厚重,或轻薄,或静态,或动态,它们能装扮和丰富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。

大学四年下来,对于自己所追求的,叶子说,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里面。她从3岁开始学绘画,从小便对手工陶瓷感兴趣,所以一直坚持这个爱好。眼看这300来件毕业作品完成,似乎是在为自己多年来的努力,作一个交代。

“每亲手做完一个陶瓷品,就像为自己添置一件新家具。”叶子说,那是一种幸福感,可以用满足和温馨来形容。

▲迷你陶瓷作品

一份难以割舍的山城情结

6月底,叶子就将与自己的大学时代告别了。她说,学习还不够努力,算是一大遗憾吧。另一大遗憾,是不能留在重庆工作生活了。她将收拾行囊,回到家乡河南郑州,回到父母身边。这次回家后,她将去郑州当地一家中学面试,有机会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。

制陶的手艺放弃了吗?叶子说,或许资金和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时期,她会在业余时间,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制陶工作室。甚至,她琢磨着将自己的所学,运用在中学的创新课堂上。

叶子对山城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,其中,也包括她的川美情结。在这有限的校园空间里,她哭过、笑过、累过、迷茫过。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校园恋爱,也与大学室友同吃同住、同打游戏,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

每每提到山城,她都会激动的说:“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养颜之地,也是姑娘们的福地。”因为,这里充满了滋养人的水分和气息。

而今,叶子的300来件迷你陶瓷作品,大部分被陶瓷爱好者淘走,小部分已分送给同学们。用她的话说,她的毕业设计,能用另一种方式被人收藏,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。

记者 李琅 文/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无障碍
首页 | 新闻 原创 视听 | 问政 评论 专题 | 区县 娱乐 财经 | 旅游 政法 直播 |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| 房产 健康 汽车 |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|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| 信用
  • 站内
站内
分享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
微信
QQ空间
QQ好友
手机阅读分享话题

3个多月烧制300余件迷你陶瓷,她的毕业作品包含“大千世界”

2019-06-16 06:50:00 来源: 0 条评论

林叶子,是她的真名不是昵称。当我第一次见到这名字时,便联想到羽泉的一首老歌——《叶子》。

果然,当这姑娘站在我面前时,那首歌里的形容,正好应了她眼下的心情——“在她透明的眼睛里面,有一片湖泊,那里沉浸着喜悦的伤感,和忧郁的快乐。”

22岁的林叶子,其实对未来生活充满未知,但现实告诉她,毕业照拍了,论文答辩也过了,在四川美术学院所经历的大学时光,即将在6月底画上句号。

她说,走出象牙塔后,她将马不停蹄地融入人生百态。所以,她花了3个多月时间,烧制出300余件迷你陶瓷作品,为她的大学时代做一次总结。

▲林叶子

首次进罗中立美术馆摆展

今年5月底至6月初,罗中立美术馆按例面向大众免费开放。几乎每年6月左右,四川美术学院都会向大众发出邀请,邀请大家见证毕业生们的毕业成果。今年,上千件毕业生作品在这里展出,涵盖国画、油画、雕塑等。

6月8日上午,作为参观者之一,我迫不及待进入展区。刚进门,便发现左边一处展台挤满了观众,往里一瞧,迷你版的陶瓷物件将展台布得满满当当。

这些作品不带重复,形态生动,贴近生活,例如仿真的万宝路香烟盒和红星二锅头酒瓶、灵动可爱的旺仔牛奶罐、缩小版的电脑桌和沙发床、炫酷经典的耐克鞋及女生们爱不释手的口红、腮红、眼影、指甲油等,可以说件件动人,令见者爱不释手。

细看该作品标签,作者正是林叶子。她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取名“千千”,寓意“大千世界”。

叶子告诉我,这些迷你版的生活物件,不仅记录着她的生活点滴,更是记录着人们的日常种种。或许,这便是大家一见欣喜的原因。

大学四年,叶子首次进入罗中立美术馆摆展,对她来说意义非凡,犹如她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。

“每一个从四川美术学院走出的艺术生,都会在这里,收获一份荣誉感和自信。”叶子说。

▲迷你陶瓷作品

保持制陶本真,正视不完美

能通过陶瓷这种艺术呈现方式,表达在大学时代的所学所闻,叶子很有感触,每件作品确实来之不易,若不沉下心来,很难完成其中的细枝末节。

叶子的毕业设计,总的来说,围绕陶瓷的具象形态展开。这种呈现方式既写实,也可突出作者想表达的风格。本届川美毕业生中,仅叶子一人,创作了这种以生活场景及生活物件为主的陶瓷系列作品。

“最初,我想将布料、灯、木条等材料综合,融入这次毕业设计中,是专业老师建议我,不如保持陶瓷的本真去做,或许能更纯粹的体现陶瓷文化的传统。”叶子说,制作的第一步是成形,所采用的是高白泥材料,根据制作的迷你物件的大小去准备泥片,并将其进行切割。其中,切割过程要尤为小心,泥片得处于适中的半干状态,泥片太软切割时会弯,太硬又会开裂。

接着,通过泥片拼接为作品造型。卷泥片,通常用于迷你枕头、沙发扶手等有曲线的柔软件上;方正泥片,则用于拼接桌子、书架、储物柜等有棱有角的迷你物上。

越小的物件越难做,制作期间出现意外和损耗是难免的,以至于她会根据自己的所学去查漏补缺。比如,她会将不小心捏变形的可乐罐,将错就错作以展示;比如将捏碎的半个鞋头去掉,就留一半就好,为观者留一丝想象。

面对毕业作品的不圆满,叶子认为,物品的残缺,体现的不正是生活中的不完美吗?她不会忘记大学老师在专业课上的叮嘱:“艺术源于生活。”

▲进窑前的半成品

烧陶,不只是做瓶瓶罐罐

叶子的大四下学期生活,一半时间,是被制作毕业作品所占据。

除了成形和造型,彩绘也是考人耐性的一道工序。她分别运用了色粉和釉下彩上色,为了作品更精巧,她并非只用画笔绘色,还采用以针刺上色的手法去做。

关于最后的烧制定型环节,叶子几乎是在排队等窑与跟同学拼窑的节奏中度过的。通常来说,为节约空间,每次四五个同学烧一锅窑,从早8时烧至次日凌晨,每件陶瓷品需冷却后才能出窑。

所以,叶子体会很深,这300余件迷你陶瓷品来之不易,所有陶瓷品都源自于创作者的苦心之作。

“时常有人问我,为什么选择做陶瓷手工?不就是烧瓶瓶罐罐吗?”叶子说,虽然自己是艺术生并非艺术家,但每次听到有人这么说,她便想捍卫自己的艺术领域。

在她眼里,烧陶做陶并非是一件不带技术含量的手工活,她所理解的陶瓷,其实是一种材料,这种材料,需要人们用智慧的双手,去赋予艺术作品新的生命。或厚重,或轻薄,或静态,或动态,它们能装扮和丰富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。

大学四年下来,对于自己所追求的,叶子说,她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里面。她从3岁开始学绘画,从小便对手工陶瓷感兴趣,所以一直坚持这个爱好。眼看这300来件毕业作品完成,似乎是在为自己多年来的努力,作一个交代。

“每亲手做完一个陶瓷品,就像为自己添置一件新家具。”叶子说,那是一种幸福感,可以用满足和温馨来形容。

▲迷你陶瓷作品

一份难以割舍的山城情结

6月底,叶子就将与自己的大学时代告别了。她说,学习还不够努力,算是一大遗憾吧。另一大遗憾,是不能留在重庆工作生活了。她将收拾行囊,回到家乡河南郑州,回到父母身边。这次回家后,她将去郑州当地一家中学面试,有机会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。

制陶的手艺放弃了吗?叶子说,或许资金和工作经验积累到一定时期,她会在业余时间,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制陶工作室。甚至,她琢磨着将自己的所学,运用在中学的创新课堂上。

叶子对山城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,其中,也包括她的川美情结。在这有限的校园空间里,她哭过、笑过、累过、迷茫过。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校园恋爱,也与大学室友同吃同住、同打游戏,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

每每提到山城,她都会激动的说:“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养颜之地,也是姑娘们的福地。”因为,这里充满了滋养人的水分和气息。

而今,叶子的300来件迷你陶瓷作品,大部分被陶瓷爱好者淘走,小部分已分送给同学们。用她的话说,她的毕业设计,能用另一种方式被人收藏,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。

记者 李琅 文/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
亲爱的用户,“重庆”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“新重庆”客户端。为不影响后续使用,请扫描上方二维码,及时下载新版本。更优质的内容,更便捷的体验,我们在“新重庆”等你!
看天下
[责任编辑: 吴思佳 ]
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
精彩视频
关闭
>